大会主讲人
按姓氏的首字母拼音排序
-
Barry Katz 加州艺术学院&斯坦福大学 教授
柯柏瑞曾就读于蒙特里萨的麦吉尔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并在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是旧金山加州艺术学院工业与交互设计荣誉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设计组兼职教授。作为IDEO首位研究员,Barry在世界领先的设计和创新咨询公司工作了20多年,并继续为世界各地的政府,公司和学术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他关于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策略的文章出现在许多学术、专业和流行期刊上。他是八本书的作者,其中包括与蒂姆·布朗合作的《设计改变》,该书探讨了设计思维作为商业战略的本质,以及与布兰科·卢基奇合作的《非对象》,该书对“人与产品之间的空间”进行了概念性探索。他目前的兴趣包括乌克兰战后重建和硅谷大流行后的工作场所。
-
Baris Gencel Lanvin集团 数字转型与创新总监
Baris Gencel是一位杰出的数字艺术家和创意科技专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和对环境议题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作为一位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演讲者和思想领袖,Gencel在人工智能、视觉传达和体验营销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工作不仅跨越了艺术与技术的界限,也影响了全球众多品牌和项目,推动了数字艺术和创新技术的发展。 最近他在联合国“人工智能造福全球”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他的艺术作品集《物种灭绝的面孔:我们的面孔他们的面孔》获得了人工智能公益奖(United Nations AI for Good Award)。他用人工智能艺术来讲述如此重要的故事,以影响力和行动呼吁为一体。他通过艺术倡导野生动物保护的奉献精神令人鼓舞,这就是人工智能的意义所在。 他曾在多个行业和品牌工作过,包括卡地亚、法拉、芬迪、劳恩斯、法拉利、保时捷、雷克萨斯、宝马、可口可乐、雀巢、寺库、汤米·希尔费格、美体小铺、华为、汉堡王、腾讯和复星国际。
-
葛峰 荣耀 UX设计部部长
现任荣耀UX设计部部长,主导荣耀MagicOS的用户体验设计工作。秉承FLOW DESIGN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打造智慧化、互联化、生态化、更懂你的MagicOS。曾任华为终端UXD北京设计团队负责人、360手机用户体验设计部部长、EICO设计总监。15年用户体验设计工作,参与与主导众多国内一线公司的移动应用、智能终端、共享经济、智能驾舱等设计工作。 设计理念:设计是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做出超越用户预期的体验,在不增加用户使用负担的前提下,提供自然贴心的服务,从而占领用户心智。
-
Kun-Pyo Lee 香港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院长
在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之前,他曾担任韩国科学技术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和以人为本的交互设计实验室主任超过30年。他是IASDR(国际设计研究协会)的联合创始人和名誉主席。他还曾担任LG电子公司设计中心的首席设计官(执行副总裁)。他是亚洲著名的设计研究、用户体验设计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领域的先驱,并因此被评为设计研究学会荣誉会员和CHI 2015本地英雄。从LG回到KAIST后,他拥有独特的产业界和学术界经验,一直致力于建立以设计3.0为名称的新的设计教育范式。
-
Karel Vredenburg IBM 全球用户体验研究副总裁
卡雷尔目前担任IBM全球用户体验研究的副总裁,他在该公司已经工作了36年。作为全球研究团队的领导者,他为公司的产品、服务以及执行团队提供深刻的见解。在IBM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中,他都致力于领导公司的全球设计工作。 在过去12年间,卡雷尔成功地将IBM的新设计系统(包括企业设计思维)引入并实施到了公司的每一个业务部门,包括软件、服务、系统和销售等,并且这一变革还扩展到了数百家其他公司。他通常与这些公司的高管和董事会合作,推动设计系统的落地。 卡雷尔近期负责的工作包括IBM的全球设计领导、公司内部的专业和设计文化建设,以及设计组织的外部参与和学术项目。他创建了一个由高级设计高管组成的设计执行团队,管理着一个拥有3000名成员的设计组织。他还领导了设计领导委员会,负责IBM设计负责人和杰出设计师的任命,以及一个由150人组成的强大设计领导社区,覆盖技术和管理领域。 作为IBM加拿大工作室的负责人和IBM加拿大创新团队的高管,卡雷尔还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德格鲁特商学院和医学院担任工业教授。他与唐·诺曼共同创立了“设计教育的未来”倡议,旨在为全球学术机构开发21世纪的设计课程。 卡雷尔最近还与纪录片导演卡莉·威廉姆斯共同发起了UX/R for Good倡议,该倡议通过研究、设计和电影制作来激励人们改变行为,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动物和人类的痛苦、解决粮食不安全问题、人类疾病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他在个人网站karelvredenburg.com上撰写关于设计、技术和优化人类体验的博客,并将他在公司内部的指导转化为广受欢迎的“生活习惯播客”,该播客在所有播客应用程序上都可以找到。 卡雷尔在多伦多大学完成了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习,最初主修认知科学和临床心理学,这些学习经历为他后来在IBM的学习、研究、专业工作以及他对设计和研究的热情、实践和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田原 小米汽车 设计总监
2021年加入小米,担任小米汽车工业设计部总经理,首席设计师,小米集团设计委员会副主席。 他2012年成为第一位加入宝马的中国汽车设计师,任职期间负责了宝马iX电动旗舰SUV的设计,重新树立了宝马i品牌新一代设计语言;负责了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设计,重新定义了宝马数字化双肾的未来方向;同时参与了宝马集团旗下MINI、劳斯莱斯等多个品牌的汽车研发设计项目。 他加入小米后,从0开始搭建了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始终秉承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理论,坚持“科技融合艺术,审美源于直觉”的设计理念,完成小米汽车SU7车型及系列在研车型的造型设计与开发,未来将持续推动小米设计发展设计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加强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吸引海外汽车人才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深度参与小米汽车高质量发展进程。 关于对人与车关系的感受与理解,他认为汽车设计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视觉感官层度,而是要从需求出发,理解需求,理解人,车和人是有情感连接的。相信在当今设计同质化严重的年代里,找到汽车设计本质,审美的根基是关键,只有避开潮流去做设计,才能有时间的持续性。审美像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有时候向前走需要往回看。
-
Peter Russell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未来人居住环境研究院院长
教授,加拿大籍建筑师、教育家,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曾任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设计学院院长,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Tsinghua SIGS)未来人类栖息地研究院(iFHHs)的院长和建筑计算教授。罗素将他的热情、责任感和勇气融入了他的教育和研究中。他不仅致力于激励和授权那些承担建筑环境责任的人,更将这些原则转化为能够影响我们建筑、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政策。罗素教授的工作不仅是对建筑学的探索,更是对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建筑与城市以及环境辅助生活。他积极致力于推动城市工程建筑与设计教学法的发展。
-
王路平 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云设计中心总监
现任阿里云智能设计总监,在超过20年的设计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曾在三星、SKT等全球知名企业担任重要职务。他创立了阿里云设计中心(ACD),这是中国最早专注于云计算设计的团队之一,负责设计和创新近百款阿里云产品的用户体验、数字产品以及智能设计。 在2016年,王路平在国内率先系统地提出了“计算设计”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推动了技术、艺术与商业三者的深度融合,展示了其对于设计领域前瞻性的思考和领导力。随着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涌现,王路平再次引领潮流,从模型资产、人智协作、生成式工具三个维度全面阐述了“AIGC时代的设计新范式”。他不仅理论前瞻,更将理论付诸实践,带领团队成功打造出阿里云一站式AIGC设计平台PAI ArtLab。为设计行业的AIGC时代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也是他在推动设计创新和技术融合方面的卓越贡献。
-
朱宁(白鸦) 有赞科技 创始人兼CEO
朱宁(白鸦)是中国最早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之一,有着丰富的企业服务、全域电商、互联网社区、AI应用等领域经验。 2012年创立有赞,成功地将有赞打造成为微信生态系统内领先的SaaS公司,为数百万商家提供社交网络开店的解决方案,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创新和发展。被誉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杰出创业者和领导者。 曾担任支付宝首席产品设计师、百度产品设计师,并先后任UCDChina发起人、Guang.com联合创始人、贝塔.朋友发起人。
峰会主讲人
按姓氏的首字母拼音排序
工作坊/圆桌/设计之旅主讲人
按姓氏的首字母拼音排序
-
黄蓉 银泰商业集团 C端体验设计负责人
-
黄婷 科大讯飞 高级交互专家
-
郝毅伟 微软 Studio8 高级用户研究员
-
韩玚子 微软Studio 8 资深产品设计师
-
韩逸飞 百度MEUX 资深产品设计师
-
景纯灵 福特汽车 体验设计总监
-
刘妍 微软(美国) 首席产品设计师
-
李鑫 联想(北京) 资深工业设计师
-
李倩 百度 资深产品设计师
-
娄辰 百度 资深产品设计师
-
欧婧 滴滴出行 设计专家
-
潘小碧 亚马逊(美国) XR/AI首席设计师
-
孙瑾 前京东 高级用户研究工程师
-
孙威 小米集团 高级用户体验设计师
-
王涛 滴滴出行 国际化金融设计专家
-
辛欣 滴滴出行 高级设计专家
-
赵东恩 阿里云计算 体验设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