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设计模式能否终结

自从去年10月以来,微软曾向Win 7和Win 8.1系统的用户弹出桌面窗口,提示他们免费更新到Win 10。后来引发了大批用户吐槽,因为当他们点击弹出窗口的“关闭”按钮时,系统更新还是启动了。后来微软也想开了,不再强制更新!

这种强制更新就是一种暗黑模式,他们强迫用户做了他们不想做的事。暗黑模式随处可见,比如经典的弹出式广告,提示你获得了一个免费抽奖的机会,但却没告诉你获得抽奖机会的前提条件;还有我们经常遇到的那些弄不清哪个是真正的下载按钮的下载网站。

从2010年开始,用户体验设计师Harry Brignull就在整理那些暗黑设计模式的案例并发布在他的网站DarkPatterns.org上。他专门给那些暗黑模式做了一个分类目录,让人们更好的识别并记住那些招术。在过去这些年中,DarkPatterns网站上罗列了很多这样的案例,包括微软、Facebook、Skype、LinkedIn、亚马逊、Adobe这些举世皆知的大公司。

为什么他们都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呢?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师只是策略的实现者,他们不负责策略的制定。许多设计师可能都讨厌(有些或许很喜欢)采用这种暗黑模式。那些经理都只关心公司给他们下达的业务指标,而不关心整个网站或公司的声誉。有些经理为了增加用户注册量可能会要求PM及设计师采用一些暗黑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很简单、很快速的解决方案。

LinkedIn就曾经因为给用户滥发电子邮件而向用户赔偿了1300万美元。但如果花1300万美元就能实现LinkedIn这种几年内用户爆炸式成长的目标的话,估计很多大公司还是很乐意的。或者像Netflix那样,先给用户七天的免费会员,在七天到期后通过用户绑定的信用卡自动续费,这个似乎比软件的默认捆绑安装还要无耻一点!

暗黑模式的问题在于:它能在短期内增加用户,但从长远来说,它需要为曾经对用户的不尊重买单。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沉淀这批用户,并将负面影响慢慢掩盖或淡化,前提是:

1.产品是否为用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让用户忍受产品中明显的“有目的的设计”。

2.产品的可替代性。企业能否快速建立起竞争壁垒,不管是在技术、设计、商业或服务层面,要么是后续的产品体验比同行更好,要么是能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像Netflix这种方式很粗暴,但有些暗黑模式却温柔很多,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移动支付页面的取消icon通常放在左上角。其设计的初衷就是故意违反用户的习惯性操作,因为我们普遍认为大多数用户使用右手操作,icon放在右上角用户取消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像这类没有遵守用户体验原则,但不是采用欺骗或强制性手段改变用户行为的设计方式,称为「劝导式设计」(persuasive design)。劝导式设计不会引起用户多大的厌恶,因为它并不是赤裸裸的无视用户的感受。劝导式设计所谋求的就是一种商业目的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比如设计心理学中的「目标趋近效应」(goal-gradient effect)。目标趋近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越接近目标时越容易被激励,越会加快行动。比如,咖啡店送你一张积分卡,每买一杯咖啡就得1个积分,集满10个积分就可以免费兑换一杯咖啡。下面是两种不同的方法:

1、积分卡A有10个贴槽,所有贴槽都是空着的;

2、积分卡B有12个贴槽,其中两个贴槽已经贴上2张贴纸了;

试想一下:A和B两种卡,哪种能更快的贴满?尽管同样需要买10杯咖啡,但往往B方案会更快地贴满,也就是更快的促进用户消费。这就是目标趋近效应,离目标越近,人们就越有动力完成它。这在交互设计中也有使用到,比如我们刚注册一个网站时,网站会提醒我们已经填写了70%的资料,继续完善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这就是利用人们的目标趋近心理。

还有红衣教主周鸿祎曾经讲过的360安全卫士勋章墙的设计(如下图)。

在打开360安全卫士时,会弹出勋章墙,上面就会提醒说“你已获得2枚产品勋章,领取剩余2枚即可成为360超级用户”,但究竟超级用户有什么样的特权并没有说明(也不会说明),要的就是利用用户的好奇心理促使用户完成某种动作;右下角有一个“一键领取”按钮,毫无疑问,按下后就会自动安装360的另外两款产品,你说现在只想装一个360浏览器,也不是非要什么特权不可,对不起,没得选,因为你懒,所以点击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你会大费周章的去官网或软件管家找吗?

还记得福格行为模型中的三个元素吗——动机、能力和触发器。没有明确的触发和足够的动力,就不会有行为。劝导式设计正是为了采用某种方式说服用户产生某种行为。

但暗黑设计的需求始终没变,有些劝导式设计要实现的目的是用消费者的金钱、时间、健康来实现某些商业目的,暗黑设计与劝导式设计的界限也就难以划清,我们经常会跨过“正向引导”与“恶意诱导”的界线。有些用户体验团体已经在寻找一个普遍的设计伦理框架了,比如谷歌有个职位叫“产品伦理设计师”。当每一个产品设计从业者都对在设计中应用心理学这一点所包含的意义有着共同理解的时候,再来谈与其相关的伦理问题就要容易得多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说完这个高大上的话题,我们还是回到现实吧,看看如何设计好一款APP,有兴趣的可以回顾《Meia 8月主题直播:如何从无到有设计一款APP》系列课程。

往期回顾:

在产品经理面前,交互设计师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做产品,如何避免“迭代越快就死得越快”的误区?

Google的「用户体验艺术学士」,感觉好有feel,去拿一个?

IXDC,引领设计变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