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实录】UX Case:我是设计师

专家主持:

陈莹(百度资深交互设计师)

分享嘉宾:

李时斌(乐视网用户体验总监)
分享主题:用户体验的系统化设计

彦风(中央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工作室负责人)
分享主题: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数字化应用设计

王心磊(Ark Design创意总监)
分享主题:如设计师一般地思考

李龙(阿里巴巴中国站高级交互设计专家)
分享主题:关于体验衡量指标、分流模型、仿真数据以及其他

简驾(百度MUX资深交互设计师)
分享主题:设计·功夫

张玳(ThoughtWorks体验设计师)
分享主题:在传统行业中应用完全响应式设计

主持人:第一位是乐视网的用户体验总监,他是互联网的老兵,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分享。下面有请李时斌给我们带来第一个分享,欢迎!

专家主持:陈莹(百度资深交互设计师)

李时斌: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没想到这么晚了还这么多人,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参加这个IxDC,为了表示我为他的重视,我今天下午到杭州特意重新烫了衬衫。杭州是一个很好的城市,记得我很多年前来杭州是中暑,也是我背包去了七个城市,走了半个多月来到杭州,终于体力不支中暑了。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用户体验的系统化设计。我是互联网老兵,从事14年了,就职于新浪、中华网、奇艺、现在还有的乐视,我乐于分享,经常去UPA、创新工厂等地方分享,介绍我自己很简单,我是李时斌,我为自己代言。

李时斌(乐视网用户体验总监)

(PPT图示)只有一款车,高尔夫,拉长就是帕萨特,拍成方的图案,加多三个是合作的夏朗,戳圆了就是甲壳虫。我们的消费者并没有多么强的设计观,也不懂很深的道理,在系统里面除了大众,还有宝马和奥迪都这样做。除了汽车,很多行业都这样做。比如说苹果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追求系统化的方式,比如说导角,还有喷砂的材料,这都是苹果系统化的演绎。我们都是设计的同学,我们以前做外部端改版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先做首页,然后做频道页,列表页,最终页。由于我最开始没有做思考,就会成为了燕瘦环肥。我们用这个基础延伸出来,看到上面可能会有很多问题,经过我的系统化设计之后产出物并没有那么多,我们继承好了之后也许好的继承下来,我们希望在迭代过程中有所替换,接下来我们移动端都会有。

(PPT图示)有没有在北京的同学?这张图是798,我那天闲逛的时候看到在墙上的标语,很适合我们设计师,我们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不要急于思考,从全局观开始慢慢进行。

接下来介入我们的实例,我们3月份进行了改版,我们称之为“新乐视”,一共有十个方面,分别是:模块化、自然交互、大屏元素、响应式栅格、整合导航、多屏一致、全新的搜索、沉浸式观影、瀑布流、智能推荐。

大家如果看到新的乐视的会注意到,它和一般的视频网站都不一样,我们把所有的元素包裹在一个一个模块里,我们这样做看起来它像CD的封面,特别是平铺展示的时候很像小时候到音像店里去挑电影的情节,我觉得好的概念不一定要去创造新的体验,而是易于体验。我们把最大的面积给了海报图,就像我们去音像店挑选电影一样,首先被漂亮的海报吸引,所以我们在互联网里面也遵循这样的模式,我们把最大的面积给了图片,我们甚至取消了边框。

模块化还可以做一些移动、交替,甚至合并,在此之前这些元素都是不等大的,一旦模块化灵活的改动就非常容易。

聊一聊大屏生活,我们以前的屏幕都不大,我们本能靠近一点也能勉强看得清,后来屏幕发生了变化,变得很大,悲催的是屏幕大了,元素没有放大。说到放大其实是比较抽象,我们举一个竞品的,他的130乘81,全新的乐视180乘135,意味着我们比竞品大了两倍。如果选一个影片首先会被漂亮的海报吸引,我们只有足够大的容器参加展现这样的海报,所以海报图影响视频转化率。再看竖图112成149,180成240,意味着我们大了2.5倍。

我们全新定义了乐视网的三个系统,我们的屏幕变大了,我们用一个24寸的显示器看现在的网页,非常糟糕,屏幕很大,网页依然很响,我们采用了响应式的栅格,我们再对比一个竞品,仔细看屏幕的右下角很有可能会忽略他,这是我们竞品完整的一个网页宽度,整整比我们小了三分之一。我们觉得用户既然买了大的显示器设备,不能提供更好的大屏体验等于耍流氓。我们除了适用于PC,也把这套使用Pad和手机。用户已经习惯每天切换于不同的屏幕之间。

我们对多屏互动比较重视,不管现在用的是PC,还是手机,或者是Pad,或者是TV,只要熟悉一个端就可以完全复制到其他上,达到学习成本最低化。

我们再聊一聊导航,面包线导航差不多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因为以前的信息结构所决定的,基本上是网站的一个标配,这次改版的过程中我们不想太激进,我们变成了一个小三角,就是说以前可能要回到首页到其他的频道,现在不需要了,只要在面包线上出发就可以了。当然,我也有一些气泡提醒,就有当时的浏览页面不刷新也可以提醒你。我们看看导航上还可以做什么,我们对搜索也进行了关键,以前就是标题,现在除了标题还有图片,登陆、注册、播放记录等等。其实功能的加法并不重要,我们的核心是希望这个页面发生改变,这个导航依然会在那里,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绝对不可能使用户某一个功能的时候满屏幕找,我们的做法就是在屏幕上随时找随时就有。刚才看到的滚屏的效果是视频网站里面首先采用,其实复古流并不是新的概念,在很多图形化里面都可以看到。在视频网站里面有它战略意义,如果我们采用分页的形式,用户点了下一页之后每次推荐给15个更新,现在浏览信息的速度非常快,15个内容扫一眼就看完了,在点下一页悲剧就来了,重新加载,其实用户并不想点下一页,只想看一个。

在视频网站更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知道视频都需要花大价钱去买的,因为版权的价格很贵。基本上热播的时候都会在第一页,随着内容的推新会在后面一页,钱的价值够并不那么大,所以在很多视频网站里面长尾剧是留下来,我们用瀑布式让很多成本大很多,这是瀑布流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全新的导航和瀑布流。我们放到应该有的位置,加上播放器,我们做得很干净是希望用户可以沉静下来,我们知道观影需要很沉浸的状态,大家装修的经验,电视后面的背景墙一定要干净一些,因为不可以打扰你的观影,这是我们提出的理念。

下面这个是瀑布流很多的内容推荐。但是面对这么多的内容时,还会有一个负作用,就是我们现在都有选择疑难症,我们也做了一些喜好,与其推荐有用的,不如推荐喜欢的。首先,我们会用纯技术的手段过滤不感兴趣的内容,其次我们知道很多网站会记录用户行为,我们会把数据进行挖掘,这一部分提炼出来很可能会剔除一些不太喜欢的。第三个采用一些协同过滤的算法,协同过滤简单来讲是比如说我看了一个凤姐的片子,你看了一个芙蓉姐姐的片子,我们都是重口味的用户,系统会记录下来,把我们归成一类人,如果有一天你看了一个古装剧,系统就会自动推送给我一个古装剧,我们把三种算法叠加之后看起来精准很多,这是我们在推荐上做的一些思考。

速度很快,我们之前讲了模块化、自然交互、大屏元素、响应式栅格、整合导航、多屏一致、全新的搜索、沉浸式观影、瀑布流、智能推荐。

我们的乐视网站端就是前面讲述的这一部分,结果是我们全站已经差不多改了八成,还有一些零星的频道陆续可以更新过来。其实我们刚才讲了那么多就是一个主题,就是系统化的设计。这张图是我每次出去都要带的,我们认为设计师需要有感恩的情怀,自己没有办法完成整个项目,这是我们所有参与项目的同学,所以每次来我都要把脸露出来。其实这张图上有一个亮点,因为做这张图形的时候微博上很流行歪脖,所以我们把每个人的脖子都做了。

我做了系统化的体验,我们也带来了一些移动端小的案例,我们可以看一下。(视频播放)画面里面移动的界面还是现在这一版的,可能大家如果关注乐视,也请大家关注,可能我们在未来几个月之内会有一个全新的移动端,一定会非常棒,也是我们团队做的!

我们正在做超级电视,不管硬件配置还是性价比都非常高,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小的视频来了解一下!(视频播放)我上周一周都在外面,基本上带着电视四处巡演,有机会大家真的可以去体验一下!超级电视我还是要讲两个我比较喜欢的点,第一个跟设计有关,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把一件事情做很复杂,那么面对一些智能电视的处理上也是这么做的,多数的时候我们国美、苏宁让服务员给你介绍电视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用摇控器就记住了一个难以去用的界面,我们指的是要知道摇控器的立刻出影,所以我们虽然是智能电视,依然要符合用户以前的心理预期,然后出影以后再通过简单的交互方式切换到智能的状态。第二个摇控器,摇控器我们都知道一般的摇控器是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塑料片,因为多数都是用红外线进行通讯,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红外线是直线,一旦受到遮挡就无法使用了,我们采用的是红外和2.4G,很多人有习惯到家里不管看不看,都要把电视打开,如果有的剧来了,可以在厨房就可以操作你的电视。首先,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并不是要做一件艺术品,孤芳自赏,我们一定要做有用的设计,因为只有对公司和他人产生价值,设计才变得有价值。第二,我们每天都处于一个信息快餐的年代,用户早就没有信息等待你,未来的趋势是我们有一个概念和想法的时候,当你把他实施出来,去研发上线大的版本迭代通常需要一个周期,我们现在做的设计不仅仅解决于当下,更重要的是解决未来,所以我们每一次要做未来和趋势性的设计。情景模拟,设计师需要有情景模拟的工具,多用大脑,想象一下戴上耳机闭上眼睛可以随时用大脑去模拟,大脑也有一个缺点是不够精确,你通常要把想法实施出来,经常这样做模拟度就会提高。强迫思维,听起来像有点强迫,但作为设计师我们每个人必须有强迫思维,相信它一定可以更好,没有最好的。还有聆听并独立思考,刚才主持人说经常设计会遇到别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指指点点,每个人都会站在他的角度讲,我们去聆听和思考,这种思考一定是独立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们绝对不可以说把所有人说的东西都做出来,因为如果你真的都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那结果一定不是每个人都满意,而是每个人都不满意,所以我们要聆听并独立思考。

最后注入情感,现在我们面对冷冰冰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需要用大量的情感去注入,用户也可以感觉到,这也许是竞争力的核心。虔诚的学习,我们这个行业非常的辛苦,做设计每天都有很多牛人,今天也来了五位优秀的嘉宾,都是非常优秀的,如果我们几天不学习就被这个也所抛弃,所以我们每天虔诚的学习,向每一个人学习。最后永不完美,虽然这样讲可能有一点悲伤,但确实是这样的,但我们永远追赶完美,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没有办法达到完美,完美是无止境,也不要希望项目完美,也许保持遗憾也许会成为你下次找到完美。刚才讲了九个,最重要的是今天的主题系统化,我们永远要学会做系统化的思考,系统化的设计!

刚才我分享的部分其实有看到很多不是我传统意义上设计师该想的,对于现在的行业我觉得设计师需要懂的东西太多了,要懂运营、产品、技术、市场,在做你设计当中就要预留出将来上线之后的各种情景,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师是什么都要懂,还会做设计。最后做一个小广告,我们在招人,希望大家自荐和推荐!用研、交互、视觉、动效。我的分享就是这些。

主持人:我们组委会给热心的求知欲强的同学准备了礼物,优先举手的同学可以拿到礼物。有什么礼物?

与会者:说明我们都是一样的牛。因为你刚才提到了首页改版的过程中是把最大的图已经放大了,可能从你这个角度来说主要的原因是提高可视度或者吸引力,从功能师和其他角度去想这个会带来很大的网口端的流量,因为网络流量大会导致其他的服务成本户提高,如果在这个成功度上来说,除了UX以外的成功加进去,就是评判这个成功度来说,而不仅仅是设计本身?

李时斌:用户体验解决的是问题,我回答的是图片大了K数也会增加,带来的是下载属于变慢,这是确实需要存在的问题。我们放在情景和定位里面,如果是一个低带宽的用户不是我们的用户,如果他们的速度可以跑到300K和500K,对于图片还是可以接收的。还有一点我们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会在在最近的CDN下载。

主持人:好,谢谢李时斌!乐视的超级电视卖的很好,我们都看到了!小伙儿意气风发,讲得也很好!接下来我们要欢迎的是中央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彦风老师,彦风老师分享的题目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数字化应用设计》。每次结束之后有一个提问的时间。

彦风: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我们做的一些产品。我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我是在数字媒体工作室交互专业,刚才乐视的人讲了设计师要懂很多东西,其实设计师也要懂历史,其实历史对我们来讲是更为艰巨,更不易进行剖析的一个东西。因为毕竟我们不是专家,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中央美术学院,在北京。

彦风(中央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工作室负责人)

我们知道以前有一个叫做古典家具,它是由我的团队来做的。因为中央美术学院应该是以造型为基础的美术专业院校,我们最了解的是艺术,所以我们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做家具的时候做了一些前辈们的影响,发现北京也很多古典的家具,所以引发了想做古典文化精髓的东西。如何把传统意义上的家具或者说是一种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化,这个可能相对来讲是有一定挑战能力的,因为它并不是像一般的产品,可能你对它的构想,首先要对它有了解,并且对它有一些探索的可能性在里面。这个项目在做完以后,我们很快在三个月以后就拿到了德国红点,这是第一次以文化遗产的项目进入到德国红点竞赛当中获得的第一个作品,以往可能更多是工业设计或者是视觉传达。(PPT图示)这个应用就不做过多的解释,包括家具的来源古典的建筑等东西,可以在网上查一下。

之后我们又做了另外一件事情是中国的瓷器,中央美术学院是想把文化和遗产做到极致化,包括博物馆和美术馆很多数字化的陈列、收集和保存都由我们来做,我们是以教学和科研的方式来做。(PPT图示)马未都(音)先生对我们的理解。

现场参会者认真听讲

美院在做这些的时候,也通过物理互动的方式进行一些文化遗产的展示,比如说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美术馆合作的项目是邓拓修复展,我们在这些古画当中勘察了整个修复的过程,包括看到了古画的操作方式,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一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手法在里面,你如果没有看到很难想象修复前和修复后的画有任何的差异性。在这个里面我们做了四米长的触屏项目,数字化并不是把数字和影像进行保存和再呈现的过程,而是讲述的是中间的过程背后的故事。在这个数字化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规范性的文化,比如说我们做中国美术馆的项目时,我们发现前后画对比的项目当中,我们发现他们居然没有拍摄修复前的照片,这个相对来讲是非常难做的点。因为如果没有拍摄前的照片,第一不知道修复的时间、地点和修复的变数,不知道一幅画在历史上被修复了多少遍,于是我们决定了把修复好的画又P回去了,这样就看到了国家一些单位在保护遗产数字化方面的不足,在日本有很多,比如说用纸张的情况,日本用修复的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国基本上今天修复明天卖,如何进行呈现。比如说《富春山居图》,竖屏板是否需要导航。我们也把它做了很多交互方式屏与屏对比的关系,做这一块的时候就需要对艺术和文化相对比较深的理解,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的气质如何进行表述的,这个是比较重要的难点。同时我们也做很多的画面3D的场景还原。

今天回到讲座的主题,实际上我想给大家推出今年最新的作品,就是胤祯美人图,这是我们和故宫国务院合作的项目,继中国古典家具之后我们对表达方式和交互的理解,表现对文物的理解又更深入了。首先我们跟故宫合作,其实是挺难的一件事。庙比较大,很多东西都是受到限制,再加上前一段时间故宫出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被盗,第二件就不说了,非常的严谨,包括文物的损害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主要因为合作单位是中央美术学院对这块比较理解,我们相对耐心。还有就是做这批过程当中,我们不求绩效性,所以用得时间比较长。一道红墙和之内和之外逾越这道红墙看美人图的概念。在这个里面,我们这个应用做完之后,第三天就受到App  Store的大图推荐,并且在日本、韩国、香港都做了五大图推荐,这个很不容易,往往是工具类占首页,名字上晋升比较快,追高可以排到二十几名,对我们来讲很欣慰。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善本如何演变为数字版是一个挑战,因为故宫之前只给过我一个善本的书籍,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东西在里面。我们在做这一块的时候,实际上我没有任何的渠道能够进行探寻,唯一的渠道是特别风靡的电视连续剧,因为以前我是从来不看电视连续剧,因为没有时间看这些东西。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是两个人不断进行纠缠。我为了做这个项目,被迫看了这个电视连续剧,但是看完之后,我依然留有疑问,就是我把甄寰是这个女孩儿。为什么说12美人屏比较重要,因为她出使于雍亲王前的时代,12美人实际上是在颐和园期间的时候康熙把雍正拘禁在那十年过程中进行图绘,这12屏本来是屏风上面,后来雍正称帝之后,雍正把12屏全部脱卸下来了。我刚开始很激动,我们以为雍正有12个妻子,因为有12个美女,后来经过故宫人的理解才知道这张画才是一个人,我们表现非常的遗憾。大家注意到这上面有汉族的服装,反正非常反对汉文化,但又非常推崇汉文化,在所有的画面当中都有青竹,都是若隐若现都是有竹,其实竹子在汉文化当中很有台湾应,其实所有的题词里面都有雍亲王的亲自题词,所以这12屏是不是跟他的绘画有关系就不得而知。在这个当中我们依据了非常严谨的方法,比如说Ipad长时间的阅读,可以进行深度的阅读,我们也强调不要做深度的交互,如果做强烈的交互会影响阅读,尤其是电子出版物都是这样。第三就是拿出气质的表达,表现乐曲和音乐都是我们来表达的。

导航方式方面,我们进行了12屏的方式进行错层。转换过程当中,我们也采用了很多精致上跟环境上的一些设计方法,比如说抽离里面的器物,讲述跟实体对应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里找到了故宫里面所有器物,都可以在故宫里面找到,这是非常难得另外还采用一种透视学的方法,这是明的时代是没有办法的,采用西方的焦点透视,因为当时是利玛窦和郎世宁的鼎盛时代,所以采用了西方的绘画方法。在器物展示方面,我们也用到了左上角和画面上的形象和实物之间对比关系,我们在里面可以看到使用的技术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我想说的大家在做这一类物质和非物质,包括文化类物质产品的时候,其实技术并不一定能看得见,一定是在后面,主要是把握住气质和韵味,主要是精神。

最后的时候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的这个产品的视频。(视频播放)这款应用大家也可以用二维码扫描它,现在是免费的。主要是想有专业领域的知识拉到教育领域,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只能到美术馆去看这些作品,在场的人有多少人有信心去看,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这是相对我们来讲最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在六个人当中应该是比较不一样,因为我讲的东西偏学术、偏文化,但是我们非常热爱他们!今天就是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彦风老师!哪位朋友有问题!

与会者:有一个问题是作品一如既往很安静,来之前我们对美人图有一定的关注,但是在这儿因为我是作为私营公司,我们也非常喜欢这方面的题材,但是彦老师这边能不能对我们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有什么建议,同时对之前的产品,因为这种产品对文化的宣传非常有利,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产品,但是作为跟进的所有不能全部是免费,能不能有一定的市场数据支撑和建议?

彦风:实际上,问题很好。有些问题是我愿意回答的。首先文化类项目在市场上很少,但是由于我们之前做过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就是中国古典家具,我们有几十万的下载量,虽然比不上游戏那么多,但总体上是盈利的,因为我们卖25块钱。我们现在做故宫项目因为是和故宫项目的,不要钱,因为他们怕有争议。我想说的问题关键在于你做文化类项目,不像互联网的产品,我们也做其他产品,一样会有别人去看。当时做中国古典家具的时候我的团队都在反对我做这个事情,第一个是七个月去做,后来一天有一万下载量,最多的时候一天三万,这个力度包括美国人都从美国打来电话问。因为我在美国读书他们都喜欢看穷光蛋怎么变成百万富翁,实际上我们看家具当中最主要的是明仕,主要是六件套,而且家具当中什么最打动人?如果你做得好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抓住核心往一点上猛砸,这一点上非常有价值的,不在于多,一定有意义。不一定给专业人士看,专业人士可以看,他们很喜欢,最重要的是推向公共角,大家都可以了解到什么是中国古典家具。第二个,你谈到想做这个事,你们肯定赔,因为我们都在赔。我们是学校有这样的资源,如果是公司的话,有部门支持你,肯定去做这样的项目,但目前在中国肯定不如游戏强。第三就是你要的人的情况,其实我也是个人才!谢谢你们!

主持人:彦风老师,这个是苹果奖励在苹果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有杰出贡献的老师们,接下来让我们有请Ark Design创意总监,联合创始人王心磊先生为我们带来分享!

王心磊: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来到这儿很开心,其实刚才有分享很不错的东西,我顺便说两句,其实中国古典家具非常喜欢,乐视也挺好,我也觉得挺好。我电脑摆在这里,我其实没准备任何课件,我准备到后来,我要站着说能说到明天早上,但是为什么最后密谋给大家看这些东西呢?我想半天把一些案例拿过来看,我反复看主题是“我是设计师”,我觉得拿案例出来看只是看成果,我觉得能说明的问题非常少。我实际上Ark Design是帮别人做咨询的公司,卖的产品不是特别好。这里分享的是我的一些想法,可能是我的想法,但也许这样更有意义。如果我们怎么开始这件事很简单,我觉得人类的文明它的好坏与否或者是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弱势群体关注,人类的科技能实现就是对微观事物的关注。对设计来说什么东西最重要吗?后来我想不要PPT,因为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如果大家都有设计师,不管你做任何类型的设计的,我觉得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话,一定会思考我为什么做设计,我有自己的团队,我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从小到大设计尤其是新的行业的发展对国内发展来说是很新,谁来教我们,很多人说我怎么把设计做好,你教我,我说世界上没有万金油,很多都是都要自己思考和考虑,我不能说我得到最好的方法,但是也没人教我。我从生下来的时候,这只手就是这样子,没有人教我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我就知道。我现在可以自己系鞋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这就是我习惯了为什么这样去。所以,现在的问题很现实,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件设计是完美,我们做出来的设计也不是完美,为什么天天说我们的设计是很完美的?因为现实很残酷,我们都是从学校里面出来的,我们去上课,我们家长让我们去上课,老师让我们考试,所以就有应试教育,当你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考了这样的技能,拿到各种各样的学位,进入社会面对的是客户,客户需要的是你的创意,而不是并不是你的技能。有的说客户需要这个,我给这个。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我们去找一个人或者做一件事情,是为了某个目的和某个人去做这件事,那就是事情做不好。如果大家都是做设计的人,如果说设计这件事就是你要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出来。我最早是画笔,后来觉得赚不到钱,后来做广告,后来是视觉的东西。后来我不去研究技法性的东西,我觉得被人当枪使,我知道这件事之后就不再训练我的技法,而是考虑我的想法。这个思考才是改变我很多想法的事情。

王心磊(Ark Design创意总监)

如果说设计没有完美,为什么你在给客户的时候不去说它的缺点?我以前确实就是这样的,我说这个不错,客户会说那个地方有很好,我说没有没有,你不懂,你不明白。但是你回想他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已经跟你签了合同,把设计给你做了,等了你两个多月站在他面前,从人和人尊重角度不会对你怎么样,不能说这个东西不好,说出不好的时候并不是设计有问题,我发现这个问题,你看到了,我也看到了,我们要站在同一个点上看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么做?你立刻把自己保护起来,我要保护设计。但是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在于你看见了、他看见了,谁都不想提这就是问题,问题是客观的。有些客户过来问我们说你们公司这几个人都挺厉害,我以前碰到这样的厉害,他们给我的东西不怎么样,他说给一个完美的设计,我说给不了完美的设计,我最多能给一个比较正确的设计,我有很多很多的我认为我没有竞争对手,不是说我竞争对手,是因为我不想把任何当成我的竞争对手,有些人还把我当竞争对手,但是客户还是没有选择他们,不是我们夺巧。我看Icon,然后画出来之后被人批、被人贬,也有人表扬,他说你这个人是艺术家,我拍张照片说这是照片,哪个艺术家拍的是艺术品,其实拍的是同一件东西。我在回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画了相机的icon,用户会去因为这个事情买这个相机吗?其实不是,人家要买的是一个相机,一个高速公路上的的车跑得快是因为路牌画得好看吗?

回到沟通这件事,每个设计师都要跟人沟通,如果你是做设计的人,做设计就是把别人脑子里想的东西勾勒来。比如说G30B65,你知道这是一个RBG的市值,但哪个客户可以给你这么多的,最多说我要一个大气的,我说脑子里有一个很美好的事物,没人会知道是什么,比如市我给你一个多一点的条件,一辆车,红色的跑车,很漂亮的红色的跑车,你还是画不出来,很多很多的因素,所以你要是听一个人说一件事,其实这是很不现实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无论是组员每天沟通,我觉得他们都是用猜这个词来描述更合适。当你猜一件事的时候怎么做得好?所以我了解这件事之后,我就不再听这些人怎么说,我就问他。比如说我想一个粉色的手机,我说为什么要做粉色的手机,他会给你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能最终不是最好,但要挖到一个目的,当时他要求你做这件事情不是正确的,才能把两个人放在同样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是为目的去做事情,这个目的是我们寻找东西的。

我们会花很多时间沟通,会花时间去想,比如说我做12年代的设计到今天为止,我可以把我想象的东西画出来,没问题,但是这个事情怎么做、做什么要花非常精准,我觉得刚进from的时候觉得老外为什么这么喜欢开会,我觉得很恼火。后来发现他们沟通之后有很多新的东西,沟通再多有不嫌多。沟通是有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并没有哪个说哪一种方法是完全正确的,我以前说微软的时候,不说微软,我在其他比较大的广告公司,人家并不是说这个设计怎么做,他说这个设计要那个PM来做,这个PM的老板比较喜欢,赶紧先做完再说。我说这成什么了,你不是在做设计,你是在设计人和被人家所设计,当我们做的事情当中到底是什么?后来我就觉得特别没劲,我去了一些可以做这样的公司,就去了微软。你看我从广告公司去微软,他们觉得很奇怪,怎么知道要做什么。其实,我知道那个事情系统的做。(英文名)大公司里面每个人都像一个齿轮,每天上班、下班,人家买的是你的工作时间,但是我觉得一个设计师的工作时间不重要,关键是出东西,你们出东西的速度肯定不一样,但是要给你们很高的自由度,这是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喜欢画画,人家说这个一点都不好看,我说你不懂,我说这个人很蠢。我记得有一天一个人广告人说“你是一个聪明人,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傻瓜、白痴、笨蛋、猪、蠢驴,但更不幸的是他们主宰了世界”,为了生存把自己变成一个傻子才能和他们沟通和交流,他们干傻事你干傻事,他们说什么话也说什么话,他们才会觉得你们是一伙人。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从那以后就开始思考,我在很多公司里面很安静的时候,大家多在电脑前不断做东西,我看很多人在做东西的时候做一个不行,换一个还不行,其实只要把时间慢下来就可以做得很好,技法没有问题。很多设计师出自己的作品很不错,但一旦帮别人做的时候就做不了,我发现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出了一个给严重,这里改,那里改,一个要改好几十遍,我觉得大家都遇到过,我遇到最多的是一个七天的项目做了半年,完全不一样的稿子能出上千版。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一定希望手下的人是独立思考的,但是有没有给他机会独立思考?也就是说帮你做这件事,但没有说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你们脑子里有画面说跟下面的设计师沟通,说这个东西帮我改一改就好了。但是我们说的是一个结果,让他独立去思考。最后为什么去Ark,因为我发现管理者跟他们的人不是一样的人,他们思维方式不是设计师的思维方式,这个无可厚非,我觉得用自己的方面、自己研究出来的方法,不是别人告诉爱的方法就是应该让有一个环境让我去试一下,能不能用我的方法帮助设计师创意出来。

所以,我们的方法任何角度的任何人,如果是做视觉设计,一定要去交互设计、用户研究,去卖产品,去BD跟人谈。我刚才记得谁说,设计师是要懂所有事情的人,要懂很多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我原来广告公司的是天天画,在电脑前哪儿都不去,我觉得这个不能这样,但是游戏公司里面工资太低,于是我就去做玩具。我拿出所有的积蓄,把所有的东西给工厂,一个玩具的模型要十几万。生产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我想当时为什么做成这样子,其实很多东西生产出来要花很多钱,并不是说我要花这么多钱,因为设计要出一模一样的就需要很贵,就需要这样的方式。我觉得乐视的哥们儿印象更深,到我千辛万苦做出来放在市场上去,一个买东西的人说这是什么,我说玩具,多少钱,五百块钱,为什么这么贵?能动吗?不能。哪儿能动?哪儿都不能动。我想设计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我要从消费者、生产的人、买这个人怎么做,所有设计人都要考虑这样的问题才可以做设计,我相信很多人的观点是跟我一模一样,但有多少人可以真真正正这样去做,这件事情是很让人很开心的事情,原来我在公司里面做齿轮一样的角色,我觉得我的能力不被别人承认,我现在如果我是我自己的老板我也不会承认的,因为你做的设计如果没有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肯定不行。我记得以前人家说我出了一个设计,老板死活都不同意,你去说服我老板吧,我说你想我去说服你的老板还是说让你把设计改了,他说不知道。我就不知道跟人这个人怎么沟通,我就觉得忽然看见了很多年前的自己。所有的设计都有一个目的,不然你去做艺术家,艺术家是表现自己的。他做这个设计没有看到商业性,老板试图跟下面的人沟通,但设计师不听,我经常听下面的人说这个要改,这个要改,我说为什么要改,他说丑。苹果到一到六代界面解过吗?从来没有改过,影响它卖了吗?也没有。说它好看,也还不差,说难看也不算,只是到及格线,它只是设计,并不是好看不好看吸引消费者。

所以,我今天想给大家说的是思考的方法。最后结束之前,允许我做一个广告,我们进刚刚从上海过来,刚刚发布了一个设计,这个设计是很有趣的短片可以给大家看一下!(视频播放)这个手机的产品的设计,只不过是把以前手机的设计进行优化,我们就找到目前安卓手机的一些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说在一个屏幕里面去管理我们的图标的时候,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把个图标移到另一个屏幕,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方式。

我尊敬每个做设计的人,希望你们用自己的方法做自己的设计,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精彩,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与会者:我觉得今天听了你的演讲之后,心情是比较澎湃,因为你讲了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只关注设计,你是一个聪明人,身边都是傻子、笨蛋、猪,但他们主宰了世界。我觉得这句话我要对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去说一下。我还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在做设计之前会做什么工作?

王心磊:我们会深入客户的环境,我们会做沟通,开会先跟客户聊,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我没有办法说得很明确,但要创造出一种方法,每个人的沟通方法都不一样。

主持人:我也是心情非常激动,有很多启发的点,比如说让我们像猪一样的思考,比如说追求完美的设计,而是追求正确的设计。接下来邀请阿里巴巴中国站高级交互设计专家李龙给我们讲《关于体验衡量指标、分流模型、仿真数据以及其他》。

李龙:高端大气国际范的东西欣赏得差不多了,因为在我看来在设计这个行业里,布道者已经很多了,我们不缺布道者,缺得市实干家,我觉得今天在这个屋子里都是想在实干的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努力的人。

李龙(阿里巴巴中国站高级交互设计专家)

今天我是设计师这个环节就以一个项目为例给大家介绍经验。主要包括项目跟过程与结果渐渐,第二是三个最重要的技术经验,第三个是最重要的核心结点。

我们进行了改变很成功,我们CPI提升了36.5个百分定,同比带来了很多有点击转化,如果按照每天一个点击0.14元流量点击费,我们每个月为公升节省了138万的费用。

后面想给大家介绍的是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有一些经验发现基本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收集、分析转化跟设计实施。之前在UED有很多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可以放到三个阶段里,并且根据这个方法的抽象跟具像可以做出正态的分布图,越往上是越抽象,越下是越具像。这是我三个阶段当中特别重要的,第一个是用户体验衡量指标的设定,因为对于一个设计师经常困惑我们的是价值在哪儿,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是帮大家明确非常重要的知识。第三和项目后期实验性的方法,怎么样做合理性分流测试。

先说一下关于第一个阶段的收尾工作,真实性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做一个分析,我们会有一些经验跟过程,最后在我们谈对当中整理得出了一个方法名称叫做六度分析,六度分析是分布式、一体化,帮助使用者对信息及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的思考过程。比如说进行首页改版之前,我们会从各式各样的渠道收集信息,用户的情况,行为情况,主观反馈,可用性测试,直接的走访,各种各样的数据我们会面对很多的信息,最后我们怎么看待这么的信息,这么多杂乱的信息怎么看待?我们当时是做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纵向的纬度就是所有涉及到的问题,横向是我们标注的分析过程,其实六度分析是六个关键环节,第一是获得信息,第二是代表的本质需求,第三需求之后可以得到的一些体验目标,对这个目标进行一些改进的关键因素,由关键因素得出的设计以及最后的解决方案。这里面有一些详细的方法和过程,时间关系不能展开。我们可以给大家一个方法的过程,比如说很长时间之长,在微博上很流行设计师帮助设计猫的事件,假设这个朋友跟设计师说我要你把海报里的电话号码放大,这个是他的朋友给朋友信息,有的设计师会说放大,足够大,当你把海报贴出来,人家会不禁感慨觉得搜索这么嚣张,有的设计师会考虑一下,如果要把号码放大,需求是什么?是希望看到猫的信息的人能够尽快有效的找到这个人,这个是用户的本质需求。后来会带来一个体验目标,就是我是猫信息的人,我看到报告怎么联系,我们可以抽样进行评估。

后面的关键因素和设计目标就不详细分析了,设计师会说电话号码放得足够大,加衬线,让看到的人就可以记住电话号码,记不住这个电话号码的话,可以到下面的地址,因为看到这些海报的人可能是小学生,可能是老奶奶,也可能是推着孩子的父母,他们有时候就是记不住你的电话号码,所以有时候有效的解决用户的方式和方案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来推导出来的。

关于六度分析可能后面会有一些比较详细的东西,我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认为三个比较重要的要素:第一是观察,观察是分析的基础,全面的观察是正确分析的保障。如果说看到某一个页面就知道这个页面的UV和PV,你说研究一下所有用户在这个上面的行为效果是不现实,因为你没有做很全面的观察,只知道有这个页面,你只知道PV是多少,UV是多少。万事皆有因,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在这次我们改版的时候特别注重ISU里面出来的情况,因为传统的网站定义当中大家都会认为一个页面里面最好的是战略的用户,其次是ISU客户的用户,还有就是误打误撞的用户,但我们和客户接触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的。虽然很多用户是来到百度的入口来到阿里巴巴,但他们搜索的是阿里巴巴这四个字,因为他们记不住域名,他们是我们的新用户吗?不一定,也可能很多就是我们的老用户。第二我们看搜索引擎关键词有时候非常明确,比如说齿轮批发等等,这些用户到你的网站上了解跟探索的行为应该比老用户来到首页作为入口更重要,为什么PV转化率还是比较低,这一定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这次改版的时候会把SU流量作为主要的用户目标,重点提升他们的转化。然后把之前跟用户的一些沟通做一些情景的深入,会有对应的方案出来。

再另外举一个例子,我们最近做淘宝电影,就是做流量来源分析的时候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从雅虎娱乐过来蹦失率几乎是100%,我们觉得这个现象是很令人难以理解的,我们去看了一下整个页面的实践过程,因为雅虎娱乐上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入口是在线买票,但这个文案跟后续的页面电影是没有关系的,很多用户在这里发生买演唱会、话剧、演出的票,很多并不是电影票的需求,但这个在线购票导致了很多用户误打误撞的进来。另外要提的一点就是六度分析只是方法,因为流程是标准的,质量是随人的,刚才举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果一个设计师知道这样一个完整的推导过程,一步一步了解需求最后得出解决忙按,也是需要素质在里面。有些设计师说把表象放大,你说我怎么觉得按也是要把电话号码放大呢?第一个部分六度分析就到这儿。

第二个HEART模型,它是基于大规模用户行为和趋向多纬度的数据指标体系,用于对web页面产品进行用户体验质量和的衡量,能够帮助发现问题、辅助决策、设定目标,并对体验质量方面的变化进行针对性评估,这个大家都听过,它的含义其实是缩写是HEART,它的核心观点就是从多维护、定性定量互补的角度综合衡量一个产品和用量,改善体验质量。我们改版也会设定一些具体指标,如果要达成这个目标,最后用户体现的现象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衡量现象,最后得出我们的一些改版之前要约定的体验指标,最后都可以划到这个模型当中。比如说新用户的访问、老用户的访问频率等等。

(PPT图示)这个是我们对这个模型的总结。还有多条产品线的实践,我们有这个衡量模型之后,试图把它用到网站之外的所有模型当中,发现有它的价值,在对所有产品进行指标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指标设定,从指标设定、抽取、计算,占的比例有多少,权重有多少,视觉设计师负责多少,交互设计师负责多少都有定义,这有利于我们团队设计质量的管理。

关于HEART的要点和意义,其实有三个,一个是多纬度,任何单一纬度的衡量指标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我想跟大家提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吗?环境为什么这么差吗?有一个很表象的问题就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纬度是非常单一的,他们对地方考核的GDP、财政收入,所以导致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了KPI不折手段,就跟我过来追求的过来一个用户打开一个页面,点击率就是一千,所以追求的方法有很多,但因为指标不一样。我们可以用用户的转化、留存、忠诚度等等综合衡量一个产品和一个页面的好坏。第二是针对性跟代表性,你所选取的指标必须是能代表你的用户现象,或者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内部产品有非常多,有一些可能是团购型的页面或产品,这种产品或页面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标衡量用户体验的好坏呢?比如有同学会说PV转化率,每打开一个PV点了之后走了快餐是最好的事情,但有时候我会像一天点20次和30次的,但并不能证明这种现象是是非常负面的。另外计算准确,其实我们做互联网产品当中都有很多数据,我发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对任何一个指标或者某一个指标的精确程度是很少有同学去追求的,大家知道点击转化率、页面行动率、UV转化率。其实每一种概念都有单一的计算方式,它的背后代表的方式都是不一样。

这个是HEART延伸准备做的事情,当我们发现这个模型可以框定一个产品的时候,又可以用在其他的产品当中,发现也能够奏效,就是有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所有的网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在阿里巴巴或者是淘宝里面标准的的线路上,抓取核心的产品线,抓取核心指标,并把这些指标进行核心的计算,最后得出用户体验指数,用它表现一个页面的用户体验检测计算,进行长期的跟踪指导,这是我们继续想做的事情。

关于A/B Testing,分流测试的最简单形式。关于A/B Testing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一种实验的方法,我们要用实验的方法做分流。我们上一页A/B Testing做的分流模型,我们做完新版之后对新版的效果太确定,所以我们设计了A/B Testing的分流实验。当然我们做的分流方案是某一天全部的UV当中30%进行分流,其中15%做A/B Testing,还有15%来到老页面,但我们单独做了标记,比如说2012年的old,还有20%的用户是来到现在的版本,我们并不是一天完成的分流动作,我们连续七天,当第二天用户再来的时候,我们会按照前面的逻辑继续分流没有分流的客户。因为我们网站第二天跟第一天访问的重叠度在15%左右,所以我们预计按照这样的分流方式,一周可以分馏14.4%,约计55万。是因为我在这个当中把新用户的留存和转化作为了指标,比如说我将来做了一个分流,我想看新用户的转化跟分享,比如说一天这么多用户里说,我将来统计数据的时候就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我的分流数据只有一天,一天的数据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因为它可能遇到各种偶发情况,第二我们完全对证的参照版本,因为流量对数据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个可能有过一些经验,如果你的流量比较小,各项数据是偏高,变动波动幅度特别大,没有对等的参考对象。第二是考察留存率更无从考察,因为只有新用户进来才可以考察,其他都不是新用户,所以这个对我数据当中产生很多的困难,所以会有目前这样的分流方式。

关于A/B Testing也有三个要点可能需要大家做一个提醒,他是一种实验方法,不是帮你降低风险的上线方式。如果一个项目和公司上线的时候,是每个方案都不一样,一个方案用一个颜色,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做A/B Testing,这是非常低级的A/B Testing方式,因为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第二是通量对比,第三是注重技术细节。因为做A/B Testing的需要做很多细节的工作,由于跟前端交集不大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老版本可以看哪个页面从百度过来的,哪些是从hao123过来的,但新版本完全看不到了,就是通过自动链接通过老页面转化到新转化,这种是没有办法统计的,所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接下来分享三条比较重点的观点,第一是对用户有经纬知心,对产品有养育之心,对伙伴有包容之心。我想起“态度决定一切”,大家现在中国的男足和之前的中国男足就知道为什么这句话特别大。

见人之所见,想人之未想。之前看了很多书了解大家的想法,可能印象最深刻的是“见人之所见,想人之未想”,创新让这个事情变得不同,或者让事情怎么样是设计师的灵魂,也是社会的发展动力之源。

第三个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是孔子鼓励人的,其实我想跟大家说前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扯淡,真正不扯淡的东西是通过行为和思维获得的,其他都没有用。后面还说一句,在我理解设计价值可能受制的决定因素有哪些,我觉得一个人的博学和博识决定了他的品位,工匠精神加起来是设计的价值。最后,我们这个主题演讲我是设计师,我觉得在我看来设计师也是一种手艺人,希望未来在发展的时候都可以成为极具品位和的手艺人和工匠。

主持人:非常惊人,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下面有个提问机会!

与会者:十年成就一个设计师,如果我们在成就设计师的道路上如何少走一点弯路?我就是刚才听你说,当一个设计师要懂好多东西,就觉得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但是我感觉你们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还需要慢慢的爬,你们能不能站在你们的角度用你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少走弯路?

李龙:谢谢这个同学!这个话题比较大,而且我刚才脑子回想的是人生没有弯路,我觉得不能这样回答大家!按我个人的观点,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者作为一个人来讲,我可能要接受到的信息是非常多的,怎么样选择这个信息我觉得都特别重要,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说的那句话,之前微博上很流行乔布斯年轻时的采访,怎么样做出好的设计,他说最终还是靠品位决定,他马上解释什么叫品位决定,如果当你把自己暴露给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苹果从不羞耻于剽窃人类伟大的想法。我也是觉得如果在设计和道路上的方法,避免走弯路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接触最好的东西,让自己的品位变得不一样,让自己的品位和认知不一样,就能做出怎么样一个设计。

主持人:谢谢李龙!很巧合我们百度云的也是六度风潮,接下来有我的同时MUX的设计师,也是上海MUX的负责人简驾给大家带来非常精彩的分享!

简驾:王心磊是我很欣赏和佩服的设计师,我知道他最开始是做蛋壳对他有所了解,第二次感到镇静的地方是他画的画,他的设定我一直很喜欢,我把他网上所有画的画都看过一遍,我知道他是从微软到FLOK,到ARK,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之间让我自我介绍一下,其实我叫简驾,目前百度MUX,目前担任的是交互设计师。最主要的是百度输入法和百度手机浏览器。

简驾(百度MUX资深交互设计师)

今天我给抵赖的设计功夫,这个想法产生的是前期有一个电影,我想你们都看过,叫《一代宗师》,因为我是设计师在这部电影看到更多是和设计相关和行业相关的关联。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这是电影当中很经典的台词,相信在座各位都看到过听说过,其实这句话最早说的是佛语,就是和尚里面嘴里说的“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你经常这样念佛祖会感受到,会为你带来相应的福报和修行,其实对设计师来说有一种执念,这样的话才能产生驱动力,让你不断去探索更深奥的一些东西,或者不断挖掘你内在的一些潜力。其实这个东西就像你心中的念想,比如说你喜欢一个异性,当你心里面有喜欢他这个念头的时候才有表白的行为,最终能够在一起,也有可能不在一起,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念想在一起几率是零,所以产生这样的念想会产生相应的行动,会得到相应的结果,这个就像链条一样。比如说我,之前是在一家比较小的公司,最早做机顶盒,做数字电视,最早面对的用户是各个城市的运营商,我主要面对的客户就是城市的用户,其实用户有限,比如说今天完成一个设计,可能在一年和一年半之后才能在深圳、合肥、长沙看到这样的产品。我那时候心里就有一个念想,我想做让更多人使用的产品,或者人更多人感受到我的设计,这样一种原始的念头迫使我不断磨炼我设计的技法和不断学习一些设计离鸾,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了百度,加入了MUX,这是对我念想的反应和反馈。

接下来是保持初心,我想问在座的设计师,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完成设计作品的激动,或者那种让你们愉悦的成就感?或者反过来问,现在你们再做设计的时候,是否还能保有那样的一种态度或者那样的心态。我还记得和我女朋友第一次拥抱,这个是真的,我记得第一次和我女朋友拥抱很激动,让我全身都颤抖,所有的毛孔都打开了,那是一种很兴奋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和她接触的次数增多,我发现再牵手的时候已经没有那种愉悦,或者拥抱她的时候已经没有激动,是不是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丢失了一些东西。可能丢失的就是我们最初的态度,当然对于异性来说可以买点道具增加气氛,但是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增加我们的心态,保持状态,让我们的心胸打开这样才可以接受更多新鲜的事物。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这个是其实是拳法当中的拳理,如果在拼斗的时候不能很快的击倒对方,你要让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其实设计师所在的互联网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每天都在发生改变,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来,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状态,以前我们知道web端很好,很多视觉设计师等等都对这个很多兴趣。后来基于智能家电和汽车,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另外就是我们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其实也是一样,就是肯定在座的各位收到过这样的需求,比如说PM或者你的主管告诉你说把我们的产品做得跟竞品一样,在作为设计师的你在没有思考的时候,只是延续竞品的设计,已经被对方影响了。功能的设定和产品节奏都可能被别人牵着走,这些都需要设计师需要深入的思考,并且每个人设计师应该寻找自己的方向,树立自己的风格,如果你永远去追随别人的思路跟在后面,只能下沉。

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其实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百度强于搜索,腾讯强于社交,阿里强于电商,大家多百度做电商失败了,腾讯做搜索也没有太大的气色,我相信在座的设计师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方面,可能你善于画icon,有的设计师善于做页面,有的设计师就擅长做交互,如果你让一个擅长做写实图标的人画手绘的漫画,他们可能可以去做,但永远没有做到最好。如果设计师追求全面的提升,比如说我又是交互,又想做视觉,同时学学AE,做做视频,还要涉及管理,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个平庸的设计师。产品设计方面也是一样,当有需求或者说你的PM、你的主管希望你去做一个大而全的设计的时候,或者说这个项目定义就是大而全,他就是一个平庸的产品,没有让用户印象深刻的特点,没有自己的特色。我记得在早些年在行业内职位的划分没有那么细,不去分视觉、交互、用研,我记得上家公司里面的团队里面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成长起来,独当一面,能文能武,我们也设立了一些激励机制,但是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喜欢做视觉依然做视觉,喜欢交互还是做交互,如果以这种制度强行推动的话适得其反,可能就是因为如果你勉强求全,对设计师来说就是固步自封。

悟,这个字左为心,右为吾,字面上理解就是用心去体会,用身体去感悟。我在工作当中发现有些设计师有很丰富的理论和知识,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但实际工作当中没有办法很好的应用,最终做出产品缺少一点点灵性,反之有很多的设计师有很多的丰富经验和实际的需求,只要说一个需求就可以很得心应手的做得很好,并且做得很漂亮,并且做出来的产品不错。其实对于这种设计师,我觉得它已经领悟到了自己的设计方法,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其实就像刚才李先生所有的,设计师其实就是手艺人,手艺高低需要打磨、练习的,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往往设计的过程是从无到有,大多数过程在脑海里形成的,最终产品出来时候可以去比对,比对实际出来的产品和脑海中的设计存在多大的差距,如果发现差距很大或者说做出来的产品不太好用,或者问题很多,不好意思,你还没有开悟,还没有拥有自己的手艺。但是你发现这个差距和你最初的设想差距比较小,或者做出来之后每个人都喜欢去用,反馈也不错,恭喜你,其实你已经领悟到了属于你的设计师的手艺。

在之前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好的设计师,但是后来我才意识到,我不一个很好的设计师,我甚至是一名糟糕的设计师,一个好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为什么呢?就是当我自以为是一个好的设计师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办法去接受新的事物,我没有办法去接受新的设计方法,我甚至没有办法去接受别人对我设计的质疑,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觉得很可怕。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这里所指的山其实就是你自己已经固化的思想,固化的私欲,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设计师去看自己两年前或者三年前的的设计,如果觉得面目可憎,说明你已经成长了,如果你觉得之前的设计和现在的状态挺顺眼,可能你觉得在某一个状态待的时间太长了。我们需要定期的不断去抛弃对原有事物传统观念或者传统的成见,就是在产品上面、产品设计上面其实也是一样,手机刚被发明出来就是定义为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但现在已经成为了个人的移动终端,传统的眼镜也被谷歌改良为谷歌眼镜,传统的手环也变成了记录你健康的工具。

要有容人之心,但凡见不得别人好,就没有容人之心。设计师可以有傲骨,但不要有傲气,因为这样会伤到别人,甚至有时候会伤到自己。但是我发现贵圈有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就是“相亲”,不是传统之间男女搞对象,如果你把一个设计给一个设计师,他会觉得还可以,我也可以做。对于视觉设计师可能还好,你的手艺怎么样把作品拿出来,大家看一眼,技法上、境界上就可以知道,交互设计师怎么拼?拼流程、拼为客户解决了多少困难?我小时候看武侠片一直对“忍者无敌”有误解,我觉得这个人很无敌,后来我慢慢目前长大了才知道忍者是具有容人之心的人,身边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不需要在微博里指桑骂槐,作为设计师我们其实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贵圈很小,就是在圈子里面的人是设计师都知道,你说我认识A,B你也就认识了,因为贵圈很小,口碑传播很好。

面子与里子,其实最开始我是想讲另一个层面,今天就换一个角度,其实是指设计师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对外展示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指你的手艺,你的实际的能力,设计师其实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性格,他们在这两个方面有所偏向,有的设计师有对外展示的能力,有的设计师会看重里子和实际的能力,我以前比较看中里子,我觉得设计能力强就是好的设计师,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我发现这个观点不太对。我有一个同事,我他的视觉设计很强,他做出来的东西很漂亮,但是他每一次把设计做完把设计打成一个压缩包发给相应的评审者,发给PM和开发人员,因为设计是在压缩包里面,评审们拿到这个评审包,他们会以自己的观点去理解,就导致在评审会议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七嘴八舌在讨论同一个事情,你会发现不对,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是建议他能够为他的设计稿一些小小的对外展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些包装。这些东西就像城市里面的路标,或者是像地铁当中的引导指引,这样的话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或者是沿着你的设计思路在理解你的设计,其实你只需要把你的设计思想、尝试过的方向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些设计师就更偏重于对外展现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我觉得就更需要磨炼自己的手艺,这样别人才会觉得你有更效率,更有料!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简驾精彩的分享,非常有内涵,都侧漏了!

与会者:你好,简驾大哥!我在知乎上看到,一查,原来知乎上就是你,今天听了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新的思想新的火花,我是想问一下,你刚才听到机顶盒公司,到现在是上海百度MUX的负责人,刚才那些是思维上的事,你自己一路走过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简单聊一下?

简驾:这三十多年发生在身边的事很多。

与会者:就是从机顶盒百度MUX的事很多。

简驾:比较重要的事,加入上一家公司,认识我女朋友,然后辞职,加入MUX。我知道你想问怎么慢慢成长起来,随缘吧!其实我上一家公司待得时间差不多快六年,我接触数字电视这个行业也很早,因为在六七当中发现很慢,与互联网相比真的慢太多了,我们到今天为止有很多数字电视、很多机顶盒还是用很传统的摇控器,是用红、蓝、黄、绿的键,这个用户体验不是太好。我做了很长时间去找回我的初心,希望找到更多让用户使用的产品,让更多人知道有我这样一个人在为他们进行设计,就像我们的百度手机输入法破亿,我觉得百度手机浏览器几百万,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不需要管很多很烦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这位同学的问题我想补充回答,首先要成长为设计师,首先要活好,像我们简叔他做了很多很多项目了,在项目中磨炼出来的设计技能肯定是不不容置疑,然后才能成长为我们百度MUX上海团队的负责人。最后一个分享是由ThoughtWorks张玳带来的,在传统行业中应用完全响应式设计。

张玳:刚才在听的过程中有一些感想想谈一下。我是ThoughtWorks设计师,我们是一家咨询公司不是做设计的,我们分享的案例是客户的案例,我们是2009年才成立的,投胎于我们的业务团队,刚才几位都是大牛,今天比较惭愧。今天给我的感觉就像在真理的沙滩上捡贝壳的小孩。

张玳(ThoughtWorks体验设计师)

刚才Ark Design王老师讲了很多做了很长时间花很多钱做玩具失败的过程,我想这种新的方法可以有一个名词可以把它结合起来,如果大家对王老师话题比较感兴趣可以搜一下话题。刚才王老师讲了自己开模花了很多钱,结果才发现有问题。现在有了3D打印机可以更快的帮我做迭代。第二个刚刚听到有位同学说觉得设计是要不停打怪升级的过程,我个人觉得对齐、归类,少用颜色就解决80%的问题,所以它其实没有那么难,剩下的20%就比较那么复杂。接下来来讲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

今天要讲的是设计的理念,叫做响应式设计。首先是两个部分,第一个花一点设计讲一下什么是响应式设计,它是从响应式建筑来的,什么是响应式建筑呢?假设有一栋房子,到了完善之后发现暗下来了,就可以自己把灯点亮,如果有人进屋之后,里面的会打开外面的灯会灭掉,如果感觉很冷,可以给你供暖,把它用到web上面就是响应式的设计。所有人想做响应式设计的时候,就是想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去砍,就像灰姑娘的姐姐去试水晶鞋一样,但王子想得一定是合适的灰姑娘。

今天的响应式设计分为三个步骤,这个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响应式的设计只是一种方法,它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传递给客户和用户,最核心的东西是内容。(PPT图示)这个是一个花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联想。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最基本对内容的包装,这个是移动先行。第三步才是逐步的响应,现在大家已经看出来这个是一个M豆,这个图式是借用下面这位朋友的。我们来详细看一下三个步骤,首先是内容架构,很多人会在这个步骤犯一个错误就是想使用场景,其实我们不关心使用场景是什么,主要是关心的是内容之间有没有重复的部分,我们经常不从内容开始,内容是一个最抽象的都是,我们如果不从内容开始,从一个内容他说了两次,其实内容架构就是把重复的部分减掉,注重他与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怎么样分组怎么合适,怎么样分才最符合内在逻辑。

我们要谈的是一个保险公司,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内容架构,有产品,产品分为几个部分,比如说个人保险、商业保险和人身保险,下面又分很多不同的类型,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旁边还有宣传的内容,所以今天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最右边的宣传活动,这里把它整理了一下。它的产品活动分为名称、折扣率、宣传语、介绍、特点和必备的法律条文,折扣里又变化了产品利息率和对比的利息率。这个内容架构整理出来之后我们就要看什么是移动先行,因为移动端泛泛来讲是最简短的东西,在移动端我们会单列布局,可以之前把内容架构对应过来,还有就是我们在这个步骤会决定我们设计的最小宽度,这个就是比较技术化的一个东西了。然后我们看最后一个是移动特性,移动端有一些移动的特性,这个也需要考虑到。再来看刚刚的,刚刚的内容架构整理出来是这样一个样子,其实一开始不是这样子的,首先是名称,然后是折扣里,宣传语,介绍,特点和法律条文,我们把折扣率提到很快高的位置,因为是单列的非常简单,就是这样子,加上页眉就是一个完整的页面。这个我们页面决定为300,这个要看个人的决定,这个要支持你的设备,出来的效果大概是这样子。我们可以看到最上面是它的名字,0.90%是每年的折扣率,接下来是打电话的按纽,后面是一些功能列表,法律条文太长就隐藏掉了,这个就是第一个页面,也就是移动端的一个页面。

移动端之后就要逐步的响应,首先是设计决定宽度,现在响应式设计有一个问题就是针对某一些设计调整宽度,因为我们本来用响应式设计就是为了避免我们和任何一款设备绑定,但现在如果在这个步骤把某一个设备绑定就又倒回去了。其他还有就是设计决定了宽度之后,然后去考虑了一些特性,比如说会不会有一些特殊的颜色,或者是颜色的对比等等。还有就是考虑特殊的使用模式,比如说在Ipad上面有手势,手机上面有一些特殊的手势,在这个地方需要考虑到。怎么样用设定决定宽度呢,我们把它拉长,拉到某一个地方发现布局无法支撑的候,就需要针对宽度进行一个设计。我们根据个网页的特性找到了两个个性崩坏点,就是460和760,因为这样就让设计没有有好处了,宽度过于大了之后就会出现看的时候需要扭头来看,虽然说乐视的朋友提到了用户买了那么大的屏幕,又不把内容占满,但万一把内容占满了,需要扭头来看也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要考虑到。这个地方是一个产品的宣传页面,所以说刚刚看到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把最大的宽度决定在1024。再来看高DPI的设备,很多时候这种设备的兼容性非常强,没有必要专门设计,如果在这个设备上出现一些问题,就需要做调整。因为我们做的类似宣传册的网站,如果你的网页特别多就要特别的考虑,还有就是单色的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还有触屏式的操作范式,最大的接触是多大,如果在手机上接触的字号会大一点。还有就是我们要兼容色盲和色弱,有时候有些行业要求全部可以兼容,特别是在做一些国外的一些项目时会接到这样的要求,比如说美国的政府要求所有的政府网站可以兼容两种以上的色弱,在上面可以专门模拟三种不同的色盲看到这个画面的形式,大家都可以下载来看一下,这个名字我忘记了。然后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的使用场景,因为这时候我们的页面已经非常封面了,我们要考虑页面使用的不同的场景,如果我们可以侦测到用户的感光、环境光,就可以调整我们的页面颜色和对比度来适应用户的使用。最后的最后的才是润滑的一些效果,比如说动画、特效,因为这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任何CSS的东西,任何用颜色加上去的东西都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它没有了会你的设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用到用户的使用,就是设计的本身,而不是润滑,在任何时候用户都可以得到内容而不被润滑效果所干扰。所以当这个页面做到第二个崩坏点的时候,这个就是完整的页面,我们会发现差距很大,比较详细的数字也展现出来,我们会在手机上会直接推荐一个电话号码,如果是比较宽的屏幕,可以很方便的键盘进行输入就提供这样的输入方法。大家可以看下面的解说一个功能的列表全部都变化,我们若加上Icon让用户更好的区分,把横起来的布局也改成了竖着的布局,让用户更加适合阅读。

接下来是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进去后的一个表单,我们是按照300像素来设置,比如说填名字或者是邮件地址的标杆,我们是没有提示的,我们直接把它放在框里面,因为空间很宝贵。(PPT图示)这是比较宽的效果,我们把可选的填表的项也拿出来了,在最小的界面面没有可选的项目,这个地方输入的范式也不一样,大家可以看到小的地方是类似Iphone的范式,接下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点击范式,这样就最大限度利用好了屏幕的问题。

大概就是这样的分享,非常简单,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与会者:其实我听了之后,比较响应式设计比较新,在做了一些项目之后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因为安卓各种大的大、小的小,还有刚才您所有些用户的屏幕比如说是显示器,有的可能还是比较小的笔记本或台式机,怎么样根据产品设置崩坏点,还有就是说这个崩坏点有没有最大值限制?

张玳:响应式的设计就是为了适应所有的屏幕,它本身就可以适应所有的屏幕,那时候要做一些小的处理,但绝对不是根据设备来决定崩坏点,只能通过设计来而来。如果你的设计是好的,它应该是可以自己适应不同的屏幕。就刚刚展示的是几张静态的图片,如果是看那个网页,我们只用了三个崩坏点,我们针对Iphone的字体进行了修改,我们办公室所有的手机,包括苹果以及其他的手机都可以使用。

与会者:但是在考虑适应屏幕的时候,对于崩坏点的设置,还要兼容里面对用户一些操作的设置,比如说你讲话讲到对手机来讲表单的隐藏,并不适合触屏去填写,当设置成640以上更适合用鼠标去交互的尺寸,像您刚才说的崩坏的点是由设计来决定,这块就有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之前的1024只针对电脑屏幕,对于鼠标交互,现在对于平板电脑1024也很常见,甚至比这更快,像Ipad2、3还是有问题,这个适合鼠标操作,但是我的用户可能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是用平板触摸的形式,他的交互又有一种问题。

张玳:如果你要检测它是用手势还是触摸,这时候还是要针对不同的设备来看,如果那个设备操作起来真的有问题,这个要针对设备做处理,已经不是样式的范围,应该是如果操作的范围,就涉及到一些处理,比如说能不能得到这个信息或者是逻辑,比如说要用触摸来做也是润滑的。

与会者:可以建崩坏点设几个吗?

张玳:这个没有,这个取决于设计,如果设计需要的话就多设,让它适应的话就自动适应,应该是越少越少!

主持人:谢谢张玳,谢谢大家!工作人员我们的礼品发完了吗?我们再给最后一个机会给最后一个问题给最后一个人。

与会者:因为我特别喜欢传统的东西,他刚刚讲到了传统,我觉得在交互设计当中为什么不融入一些传统的文化,传统的才是世界,怎么样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交互设计联系在一起?

主持人:好问题。在场的嘉宾可以回答。

王心磊:这个问题是这么想,要想问传统的东西设计真的是传统的方法,要为所有人设计一定要所有人,如果是西方人就一定不能用西方的方式,所有像刚才彦风老师设计的传统的东西就是传统的方法,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只是面对中国人,但我们现在的手机为所有人设计,中国人、外国人,必须要达成这样的。

与会者: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并不推广,而且我们是要提取其中的灵魂,不是说一个形式而已。

王心磊:你说的这话也对,但要分看什么东西,就像外国人不懂绿帽子,但我们懂。他们好坏所用

与会者:我们的职责是让他们知道,设计师就是为笨蛋服务,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件事了。

王心磊:我觉得你不能把件事强加给他,不是说世界就给他们。

与会者:我们通过设计传达这种理念,不是强加,所以需要设计师。

与会者:你刚刚提到要用合适的方法,美国为什么可以向麦当劳传向世界。

简驾:我回答一下,因为在我眼中,交互的原则和理论其实没有国界之分,你看到1仍然是1,1加1还是等于2,这个是没有外国、中国之分,顶多在视觉表现层面,就像刚才彦先生做的明清家具的展示,更多是视觉的层面,更多的是引入中国的元素,而不是说交互是中国的,这个东西应该是没有国界之分,可以把这个东西做得很中国,但是如果把一个交互做得很中国。

与会者:中国的就是中国的,外国的人就是外国的,我的东西是我的,你的是你的,中国和其他的人东西不同,就是像国外端午节不是我们的,抢占我们的节日一样,我们就应该把中国文化告诉别人文化,纵然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

简驾:这个时候就不在一个层面上讨论,这个是文化层面,但我们可能要回到最基础的交互。这个交互有没有所谓的中国式交互和美国式交互,德国式交互,和英国式交互。

 

更多精彩,关注2013中国交互设计体验周官网:http://ixdc.org/IxD2013/ 

IXDC,引领设计变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